葫芦丝“吹”出童心飞扬
“让每个美国孩子学习一门乐器。”这是“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创造者,雷夫在被问及如果有一天当上美国总统,你会怎么办教育时的一句话。如今,雷夫的想法在翠云小学得以实现。为了让学生至少掌握一门乐器,从2013年开始,重庆北部新区翠云小学校外聘葫芦丝专家,在全校师生中推广葫芦丝。
人手一把葫芦丝 艺术教育进课堂
叶云峰校长说,学校进城务工子女和农转非学生占很大比例,这些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大多较差,为推进艺术教育,学校选择了音色优美、易学易携、价格低廉的传统乐器葫芦丝,并聘请专业教师进校对师生进行培训。
对于孩子来说,吹奏葫芦丝能极大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一曲《月光下的凤尾竹》能让孩子们绷紧的神经得到些许放松,能给孩子们单调的生活增添几许色彩。
自2013年起,翠云小学在原有的校园足球、经典诵读、花样跳绳等特色项目的基础上,开始推广葫芦丝教学,努力实现着培养孩子们的艺术气质的梦想。翠云小学开设了专门的葫芦丝艺术课,每周对师生进行一次葫芦丝艺术专业培训;红领巾广播站开创了“葫芦丝歌曲”专栏,每天播放葫芦丝经典音乐或介绍葫芦丝相关小知识。现在,每天午间活动前10分钟,各班均组织学生进行吹奏练习。音乐老师王业介绍,学校每周2节音乐课,其中1节专门用来学葫芦丝。目前,学校正着手编写葫芦丝校本教材。
千余学生进社区同奏葫芦丝
“我喜欢吹葫芦丝,声音很好听,现在还可以吹给家人听。”翠云小学肖欣说,去年还在姐姐的婚礼上演奏了一曲《婚誓》,亲戚朋友都夸赞好听。
王业介绍,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发现并培养艺术尖子生,请进步快的小能手带领同学一起训练,共同提高。 一人带一组的“小先生制”培训形式,进一步充实了葫芦丝的教学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学校经常组织学生进社区进行葫芦丝表演。2015年元旦,翠云小学上千师生为翠渝路社区居民献上了一场千人同奏葫芦丝的精彩演出。社区李大爷表示,“这些孩子真是太能干了,希望他们经常进社区来表演。”
经过近2年的扎实训练,葫芦丝教学快速发展,成绩有目共睹:老师们从毫无专业基础到组成一支能吹善教的团队;葫芦丝教学也从班级试点发展到全校普及;多数学生从零起点到熟练演奏数首经典曲目……葫芦丝教学已经在翠云深深扎根,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




